*****
從日常書寫到宇宙感:林書楷的島嶼、城市和神祇
高森信男
年輕藝術家林書楷的個展,「書寫的姿態:當代島嶼與城市意象」於5月4日起,在台南德鴻畫廊展出。這次個展對於長期堅持作品產量必須保持在合理範圍的林書楷來說,可以說是總結了藝術家個人在這3年來創作發展的縮影。林書楷的作品有種獨特的魅力,其作品中充滿童趣的造型,讓一般民眾得以輕易地親近他的創作;從社會觀察的角度來看,林書楷的作品則是展現出台灣當代社會、甚或台灣歷史的縮影;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變化莫測的複雜城市、可以看到光怪陸離的神祇、更可以看到台灣的地景地貌。然而若要完整討論林書楷的藝術成就,就必須要超越前兩種討論觀點的侷限,來探討林書楷如何透過他的繪畫「書寫」,來回應他個人對於「宇宙」的想像。
《島嶼之上的喜氣洋洋之神》,79*110cm,紙本複合媒材,2010 (德鴻畫廊提供) |
林書楷將繪畫譬喻為「書寫」,而「書寫」對於林書楷而言,是個無時無刻必須進行的身體動作。對於林書楷來說,藝術品的界線是模糊的,在藝術家日常大大小小的物件中,小至信封、大至藝術家的房間,常常就會看到各類的「書寫」痕跡。對於林書楷來說,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書寫動作,方才是構成他個人作品的重要修練。林書楷的「繪畫」創作堅持僅用紙本來作為材料,正是為了要延續這種日常生活中累積的「創作」經驗。在2012年之後的《陽台城市》系列,林書楷更直接的採取這種「書寫」創作的策略,在畫面上進行大面積的密集堆疊,透過這種堆疊和密集勞作的狀態,一種日常「書寫」過程中的無意識狀態被再次的喚醒,這種根據藝術家本人描述,接近於「出神」的創作狀態,讓一座座的城市和島嶼在這種神秘的招喚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浮出於畫面之上。
林書楷的「城市」意象在2010年起創作的《漂浮的島嶼與圖騰島民》系列中既可明顯看到,這一系列的創作可以視為是延續黃進河、李明則等人,對台灣城市和地景的描述脈絡。在台南成長,並滋養當地文化養分的林書楷,深受台南當地民間廟宇文化和祭典儀式的影響;然而其對於民間宗教圖騰轉化上的興趣,卻於北藝大的求學期間受到不少的阻礙。林書楷在北藝大,從大學部一路到碩士班所累積的困惑,終於在他服替代役的期間得到紓解:林書楷在服役期間,於一間國中服務,服役期間基本上是完全被孤立於服務單位的;就在這樣的處境中,林書楷開始了一張張描繪神祇的「書寫」過程,甚至開始和所描繪的神祇進行想像層次上的交談。透過這種「交談」的練習,林書楷創建了一個個神祇的人/神格特質,並將其放置於《漂浮的島嶼與圖騰島民》系列之中。如同奧林帕斯山、瓦哈拉(Walhalla)或佛道教的諸神系譜一般,這些神祇反映了藝術家個人在人性上的不同面向,包括了情慾、破壞、恍惚、出神、創造。正如同印度教神祇濕婆(Shiva)透過破壞帶來創造、透過射精孕育恆河及生命一般,林書楷的神祇也描繪了藝術家所謂「秒拉」狀態:透過頭部和生殖器瞬間排泄的氣體和液體,一幅完整的創世圖誌在觀者的眼前成形;神祇們透過「秒拉」的出神狀態和宇宙融為一體,同時也孕生了台灣的島嶼地貌及城市。林書楷在《漂浮的島嶼與圖騰島民》系列中創造出了完整的神話學體系,這一系列創作的高峰完結於「起廟」(閩南語、蓋廟)的創作嘗試。在本次個展中展出的「戲台」可說是「起廟」計畫的第一步,藝術家希望在未來可以用純手繪的方式完成該廟宇的其他部分,甚至包括立體雕塑的部分。透過這個創作,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極欲擴張其虛擬宗教世界的尺度和深度。
《陽台城市系列:熱蘭遮城的原貌》,75*56cm,紙本複合媒材,2012 (德鴻畫廊提供) |
2012年之後的《陽台城市》系列,則可以看到一個劇烈的轉折和突破,林書楷的神祇幻化成一座座從神話世界裡漂浮出畫面的巨大有機城市。《陽台城市》系列起因於2009年時,藝術家自身經歷的都更經驗:當藝術家的家屋因為都市更新而被部分拆毀時,內向的林書楷並未因此而走入社會抗爭的體系,他反而因而深刻的感受到空間的虛幻性格和其可變性。林書楷每次提到此系列創作時,都常會提起:「當我的家被拆毀時,我剛到非常的震撼,原來從小以為是非常堅固、穩固的「家」,是如此的脆弱、可變。在這之後,有一天我站在陽台上時,發現整個都市是虛幻、可變的有機體,都市是漂浮的狀態!」這種神秘經驗某種層度上也反映了台灣的歷史情境。林書楷為了《陽台城市系列-熱蘭遮城全貌》一作,前往台南各地進行荷治時期的探勘;探勘的結果正如同該作品所描述的狀態一般:台南歷史在不同時期的統治者間的高度差異、和不止歇的破壞及再創造下,催生了一種層層疊疊、織度綿密、卻無以名狀的都市型態。
《陽台城市文明:奇幻的湖泊城市文明》局部,2013 (德鴻畫廊提供) |
除了關於台南都市自身的幻覺經驗之外,該系列的創作亦可延續到藝術家童年時期對於古代文明和神秘圖騰的興趣,這些元素讓《陽台城市》系列跳脫僅針對台灣自身的描述,朝向更普遍的人類文明經驗邁進。以《陽台城市文明:奇幻的湖泊城市文明》一作為例,該作在媒材上加以跳脫以往的技法,改採水墨作為媒材來進行地景上的描繪,讓作品多了一股東亞文人畫描繪自然時,所流露的神祕氣息。然而畫中的有機都市,卻佈滿了金字塔般的建築物和有如龍舌蘭形狀的圖騰,讓人聯想到阿茲特克文明的湖中古城:提諾奇提特蘭(Tenochtitlan)。然而藝術家並非刻意描繪中美洲古文明;而是透過古文明的原形(prototypes)元素,來呈現出獨特的城市構造。《陽台城市》系列由更為纖細綿密的細節所構成,林書楷形容這樣的觀看經驗是一種圖誌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陽台,這些陽台各自構成一個個聚落,最後組合成一幅萬國輿圖般的狀態。」觀看林書楷的畫作,就像是觀看古地圖一般;在這古地圖中充滿神祕的神獸和外星文明。在《陽台城市》系列中,所有的被創造物,包括海鳥在內都長出了天線;透過這些天線,萬物皆在同一瞬間接受到了來自宇宙的訊息,並藉此幻化合一。
藝術家林書楷的「戲台」 |
除了展場有展出的作品之外,林書楷也同時在進行《陽台積木語錄》的創作計畫。這個計劃基本上是《陽台城市》系列的立體版本:藝術家將其父親工廠生產剩餘的手工木刻模型,透過親友寄送到世界各個角落,邀請各地的藝術家或民眾共同參與該積木的堆疊。透過這樣的開放參與過程,林書楷所希望呈現的「萬國輿圖」正一步步的在世界各地的「聚落」建構起來。
林書楷選擇了一條相較於其他台灣年輕藝術家來說,很不一樣的創作路徑:他選擇離開台北,回到了原鄉的宗教圖騰世界;他選擇了一種接近神經質、甚至是苦修式的創作方式,將自身隔絕於世界之外;透過最基本的書寫動作,林書楷將一幅幅的宇宙圖像展開於觀者的眼前。這些宇宙圖像除了反映藝術家的精神狀態和台灣社會、歷史所延續下來的漂浮圖騰之外,更溢出了一種神祕的空間,用以溝通、銜接非言語、非特定指涉對象的形上世界。
實用資訊/
「書寫的姿態:當代島嶼與城市意象」林書楷個展
展覽時間:2013年5月4日至26日
德鴻畫廊: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