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已發表】《第七感官2-感官事件》:創造舞者之外的舞者

Writer's note: 本文為2012年時,替當年數位表演藝術節所撰寫的兩則短評之一;本則是評論由「安娜琪舞蹈劇場」和「叁式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的《第七感官2:感官事件》;主要依據個人曾經和「叁式」合作過的角度,簡單切入多媒體技術團隊如何擔綱起藝術表現的角色。紙本複本刊載於2013年3月,由財團法人桃園縣廣藝基金會所出版的《跨域控Vol.2:2012數位表演藝術解碼簿》一書中。

*****

《第七感官2-感官事件》:創造舞者之外的舞者

文 / 高森信男

  延續著2011年《第七感官》的成功,由編舞家謝杰樺領軍的「安娜琪舞蹈劇團」和科技藝術團隊「叁式」之間成熟的合作模式,勢必會在今年的《感官事件》中再掀劇場觀賞經驗的話題。然而對於謝杰樺,乃至於「安娜琪舞蹈劇團」的舞者們而言,《感官事件》不僅是數位互動技術及聲光效果的提升;《感官事件》更是對於何謂舞台?以及何謂舞者?的實驗性提問。

  2011年的《第七感官》企圖引導觀眾進入到舞台上,和舞台的數位互動聲光、以及舞者進行肢體上的互動。觀眾透過這個過程不僅成為了舞台上的新風景,甚至成為了另一批舞者。對於謝杰樺而言,這意味著傳統的編舞概念必須要被更動,才能創造出全新的「遊戲規則」來面對這些第二批舞者(觀眾)。「安娜琪舞蹈劇團」的舞者也必須要從展示個人肢體動作的傳統舞者,學習轉型為舞台上的「誘發者」。舞者們必須在舞台上短期間內視察觀眾的個性和肢體特性,並且在短暫的引導之下,就讓觀眾自然的進入「舞蹈劇場」的表演情境之中。面對這個任務,「叁式」的互動設計也肩負重任:如何讓觀眾在舞台上能以第一時間的直覺反射動作來融入舞台的光影互動之中,需要的是互動設計中長期對於「參與者」經驗的透徹了解。在新作《感官事件》中,將提供更多觀眾參與舞作表演的空間。謝杰樺表示,透過把部份的權利轉讓給觀眾,不但可以增加表演本身的不可確定性和有機性,更可以讓觀眾對於劇場本身有更切身的「感官」體驗。

  除了現場參與的觀眾之外,互動聲光效果也在舞台上扮演著第三種「舞者」的角色。對於「安娜琪舞蹈劇團」的舞者們而言,他們在舞台上所面對將不僅僅只是聲光「效果」而已;而是有自己的運動邏輯、反射特性、會隨舞者和觀眾共同起舞的另一位「舞者」。在2011年的《第七感官》中,聲光互動設計以有機體、生命體的概念來呈現。新作《感官事件》將會延續這樣的設計概念並加以擴大,賦予空間和聲光本身更強烈的「生命體」意象。在新作中會運用的互動技術也將會大幅度的提升,在舞作中將使用的感測系統將可以偵測包括水平及垂直向度在內的3D空間,讓舞者在空間中的肢體動作擁有更彈性、更複雜的互動機制。此外,在新作中的聲音系統將設定向位性,使劇場中的聲音也具有不同的空間方向可以表達。甚至舞者本身發出的聲響,也會成為舞台上聲音互動效果的其中一個環節。在面對到這樣的劇場環境時,舞者們必須要重新學習新的表演方式來和舞台上的另外一個舞者:「聲光效果」共舞。事實上,身處後台的「叁式」成員,也以即時操控者的身份,控制著一位正在起舞的「生命體」。

  從《第七感官》到《感官事件》,所考驗的不僅只是編舞和舞台技術上的改變,真正的關鍵在於劇場和科技藝術間的跨域合作如何成立。《第七感官》系列提供了很好了例子:擁有建築學習背景的編舞家謝杰樺,可以使用工程及科技的思考邏輯來和「叁式」成員溝通;而對於「叁式」的成員來說,互動科技技術除了商業上的應用價值外,更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該團成員長期擁有的表演操控經驗,使他們和表演藝術團體合作時如魚得水。對於「安娜琪舞蹈劇團」的年輕舞者們而言,他們對於舞蹈這門藝術保持開放和勇於學習新形式的態度,這個態度讓整個表演的呈現成為可能。謝杰樺表示:「我們正在訓練出一種新的舞者,以及開創出一種新的全域式劇場。」所謂全域式劇場,是指稱觀眾可以透過各種感官的開放來參與整齣表演的過程。《第七感官》系列作開發出一種強烈的感官經驗,透過視覺、聽覺、甚至是觀眾自身的身體,使觀眾對於表演的觀賞經驗擁有強烈的身體感。並且透過這樣的觀眾參與方式,進而攪動表演者和表演內容自身,使該系列作的每場演出都擁有各自的生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